close

拯救世界,每次吃的選擇都是一次機會

P_20170817_170423_vHDR_Auto.jpg

來源:http://pansci.asia/archives/124524
節錄重點個人筆記


五種可多吃的食物:

淡菜:這些富含脂肪酸和維生素的貝類可生長在繩索上,因此對海洋生態系的傷害極小;牠們也能吸收環境中的碳讓貝殼變大。此外,身為濾食動物的牠們完全不需要任何飼料。


豆類:相較於其他蛋白質來源, 豆類(圓豆類、豌豆和扁豆)需要的水分和肥料較少,而且它們的碳足跡不高。這些植物甚至會將大氣中的氮「固定」於土壤中,轉變為其他植物生長所需的氨。


吳郭魚:這些淡水魚可生長在封閉的養殖系統,免於養殖漁業常發生的水汙染。和其他養殖魚種不同,牠們不是肉食性,因此無須餵食魚粉,這表示養殖吳郭魚不會使野生魚群枯竭。


軟質起司:起司是繼紅肉之後產生最多溫室氣體的凶手,非全素素食主義者應該將這句話謹記在心。不過如果你一定要吃起司,可以選擇比較軟的種類,因為它們所含的乳成分較少,而且生產所需的能量通常比較低。


當地、當季的蔬果:這的確可能受到限制,不過任何食品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大約有 10% 來自於「食物里程」。如果你購買那些生長在隔幾條街而不是隔整片海洋的食物,就能夠減少碳排放量。

 

五種應少吃的食物:

糖:全球各地生產大量的糖,已對環境造成明顯衝擊。甘蔗是世界上水需求量最大的作物之一,而將越南湄公河三角洲這類敏感棲地轉為甘蔗田,已經嚴重傷害了生物多樣性。


鮪魚:就算現在可以買到「良心」鮪魚,我們還是很難掌控鮪魚種類和捕撈方式以確保其為永續來源。如果你鍾愛某些魚類,最好的方式可能就是堅持選擇比較安全的來源,或者以鰹魚取代黑鮪魚;以竿釣魚獲取代延繩釣魚獲。


酪梨:由於酪梨已經成為時尚又健康的生活代名詞,因此很容易就忘記它們其實對地球並不友善。每生產兩到三顆酪梨大約需要 272 公升的水,而且酪梨多半種在乾旱嚴重的加州田區


大豆:從地下水汙染到亞馬遜雨林砍伐,大豆往往和所有不環保的事情牽扯在一起,並位居環境不友善食物排行榜中的前幾名。但嘴裡嚼著大豆漢堡的素食者無須為此感到不安,畢竟這些大豆約有 75% 是用來餵養家畜。


牛肉:雖然一般而言生產肉類就會造成問題,不過牛肉尤為嚴重。有項研究估計,生產牛肉所需要的土地面積是生產等量禽肉或豬肉的 28 倍,水的需求則是 11 倍,而且會產生 5 倍的溫室氣體。肉類選擇以雞肉為最佳生長期短負擔較輕。


一週一天無肉日,改變從個人做起

真正對環境友善的飲食方針仰賴大規模、系統性改變,不過可以先從個人飲食下手。坊間各式各樣的數據讓我們對科學界有種反覆無常的印象,不過這更說明了飲食議題錯綜複雜的程度,更別提食物產業利害關係人之間的利益衝突。然而事實上,有些趨勢相當明顯。

就算「萵苣是魔鬼」和「全素主義拯救地球」這樣的標題看起來令人誤解,不過假裝飼養家畜完全沒問題的人更是虛偽。一直以來,西方食用過多的肉類,隨著中國和印度等國家越來越富裕,對肉類的需求也在增加。

聯合國氣候變遷政府間專家委員會的前主席拉金德拉‧ 帕喬里博士(Rajendra Pachauri)呼籲:「一週一天無肉日,改變從個人做起」,看起來是個不錯的起始點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網站設計人的悠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